乡村振兴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老家 > 乡村振兴 > 详情正文

丰溪镇大坪村推进精准扶持产业 全村人均增收5000元

 来源:竹溪新闻网    

  金叶银袋育特色 产业发展促脱贫


  ——丰溪镇大坪村精准扶持产业发展侧记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金秋十月,正是收获的季节。地处大山深处的丰溪镇大坪村的农民也和其他地方的农民一样正在采收辛勤耕种的希望,然而他们采收的不仅仅是玉米、豆角、杂粮之类的传统农作物,而是金黄的烟叶和银灰钝圆的蘑菇。


  丰溪镇大坪村是典型的高山村,辖4个村民小组、131户、531人,辖区山势陡峭,居住条件恶劣,资源贫瘠,生产发展滞后,农民收入主要依靠传统的种养殖业和打工经济为主。全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户301人,占全村农业人口56.7%,是丰溪镇贫困人口最多的行政村之一。面对恶劣的村级自然条件,如何围绕“六个一批”脱贫方式找准发展之路和脱贫之策?成为了摆在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面前的头等大事。要脱贫必须得发展,找到增收的渠道,如何突破这一制约群众脱贫致富的瓶颈?村两委班子和驻村工作队可谓是煞费苦心。省市县精准扶贫政策出台后,大坪村审时度势,紧抓机遇,围绕资源和生态优势,在全村推广特色产业—烟叶和袋料香菇种植,取得了显著成效。2016年全村发展烟叶和袋料香菇种植大户34户,种植烟叶面积达700亩、种植袋料香菇13.6万袋,两项产业可实现纯收入280万元,全村人均增收5000元。


  机缘巧遇引产业


  “八山一水一分田”是大坪村耕地的真实写照。由于大部分地域是陡峭的崖壁,迫于生计,大部分青壮劳力都外出打工,只留下老弱病残幼留守村庄。如何利用好大面积的杂灌林木,同时又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务工增收,便成了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的头疼事。2014年春节,村书记谌德银前往搬迁定居襄阳宜城市板桥镇的弟弟家串门时,和当地村民偶然一次闲聊时听说该地发展袋料香菇效果好,言者无心听者有意,听到这个消息后谌德银喜出望外,似乎找到了开启大坪村人致富之门的“钥匙”。细问究竟之后,在当地村民的帮助下他便联系了袋料香菇种植大户吕老板,并实地查看袋料香菇大棚,详细了解种植技术。满载致富经的他回到大坪村后立即召开村两委班子会,谋划发展袋料香菇产业,并多次召开群众代表、党员大会,并请吕老板到村为群众传授袋料香菇种植技术。春节刚过,村民还在迟疑不决的情况下,谌德银和村主任杨树林就带头干起来了,伐木、粉料、制袋、消毒忙的热火朝天,在村干部带头下,十余户村民似乎看到了希望,也陆续开工。就这样一个新型特色产业在大坪村落脚了。


  贫瘠之土生金叶


  “今年我家种了20亩烟叶,烤制出了4000余斤烟叶,已卖了1000多斤1万多块钱,照眼前儿卖的行情,全部卖完能卖6万块钱,扣除2万块的成本费用,净收入差不多4万块,一年实现脱贫,明后两年还想继续种烟致富。”家住大坪村一组的贫困户李久成一边忙碌的精挑细选烟叶进行分级扎捆,一边按捺不住喜悦地说。像李久成这样想依靠种植烟叶摆脱贫困的精准识别贫困户,在大坪村共有20余户,涉及烟田500余亩。


  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在苦苦思索谋划村级产业发展时,一致认为发展烟叶依然是群众脱贫致富的好产业,在大坪村发展烟叶有着明显优势,一是气候条件适宜生长烟叶;二是抛荒的土地较多,流转容易;三是有精准扶贫政策作后盾。为激励贫困户发展烟叶,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积极协调争取扶贫贴息贷款和奖扶政策,经常性入户查看了解掌握情况指导田间管理,并协调镇烟站技术人员定期到农户传授种烤技术。


  据统计,2016年该村烟叶和袋料香菇种植大户吸纳本村40余户贫困户就近务工1.1万个,增收80万元。大坪村依靠贫瘠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烟叶和袋料香菇等特色产业,不仅改变了贫困村群众以往单一的耕作模式,走出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新路子,也为在全县推开精准扶贫工作,积累了好的经验,取得了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县畜牧兽医局驻丰溪大坪村工作队)

相关阅读

竹溪天气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