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庄子

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老家 > 天宝乡 > 老庄子 > 详情正文

天宝乡丧葬文化

 来源:老家网    

  本乡葬人为木棺土葬。父母死,设灵于堂。子侄辈成服(穿孝服)至哀,焚香化纸(纸钱)奠祭。(烧纸钱有:落气纸九斤,即人在断气时于床前焚烧于做饭铁锅内;开路纸,即道士开歌路时焚烧;更纸,即三更道士做法事(或曰“见王”)时焚烧;交包纸,由道士把纸钱包扎登记好于五更时焚烧;卖路纸,灵柩行往墓地途中把纸钱零撤于路上;奠棺纸,由孝子于墓穴底由后及前顺直九张三行焚烧。)请地理先(俗称阴阳先生),看风水择墓地,用罗盘定方位。亲友通宵守灵,击锣鼓讴歌,谓之“坐夜”,(俗称“打夜锣鼓”),取唱“挽歌”之意,贫困户,停灵三日即葬,富豪大户人家,停灵五日至七日,请僧道诵经念佛,超度亡者。有的为赶山择基地,选定吉日,停厝待葬(临时浅葬或筑一小屋,亦称“秋羁”。时间达数月、一年、三年不等。

    建国后,仍用木棺土葬。葬礼习俗有所改革。五、六十年代,墓地由村干部统一安排,改穿孝服为戴黑纱,改“坐夜”为开追悼会,至悼词,悼念亡者生平,三日亲友护灵至墓地安葬。本乡农户死人,一般翌日安葬,仍为“打夜锣鼓”,其他程序多以旧俗。


相关阅读

竹溪天气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