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理短

当前位置┃首页 > 老家乡音 > 家长理短 > 详情正文

竹溪洛河 高中求学散记

 来源:秦楚论坛    

 1977年秋天,我背着被子、粮菜,来到离家二十里的洛河高中,开始了两年的高中学习生涯。

     我们这一届是洛河高中第二届高中生,1976年水坪区分成水坪、洛河两个大公社,原来的小公社教片,洛河公社辖洛河、换乡、独山三个片,我们这一届一个班64名同学,因为大队推荐、参考升学成绩,初中时一半还要多的同学无缘进入洛河高中就读,相比之下,我们算是幸运儿。

    苞谷糊糊、腌菜、豆腐乳主打饭菜。洛河高中一日两餐学生都是苞谷糊糊,第一个星期,我一顿半斤的苞谷糊糊吃不完,因为肚里还有油水,后来每顿半斤的苞谷糊糊吃不饱,在周末回家时放开肚皮吃,星期天到校再从家里装一搪瓷钵白米干饭、舀一勺猪油,星期一中午到附近同学家热好,那真是“味道好极了”!我的老家张家河村水田多,有时家里没有苞谷面,背上五斤半大米,学校负责收粮的老师不要,我只得央求班主任出面交到老师伙食里,再拿回五斤半苞谷饭票,这样无可奈何的折腾发生的次数还不少。最难受的是天热时苞谷面发霉、长虫,一碗苞谷糊糊里面霉味不说、里面的“牛子”虫令人作呕,但对十四五岁的少年来说依然是美味美食,几分钟之间便风卷残云见碗底!冬春时玻璃瓶子里腌菜、豆腐乳,下课时用筷子夹起塞进嘴里解解馋,这也是不少同学星期四菜瓶见底,后来的一天半只得无菜吃白饭的缘由;夏秋气温高,从家里带的多是青椒炒干酱果,所以,我现在不吃学校食堂提供的苞谷糊糊,很少吃豆腐乳,因为洛河高中两年这两样食材将我吃怕了、吃厌了。

    盖房、种地高一主旋律。洛河高中才建,又有初中部,校舍严重不足,高二师兄师姐开石场、砌墙,我们高一学生抬砖抬石头,师生自己动手建学校,劳动热情高涨,半年多的时间建起了一排土坯平房,搬进新教室自豪自信之情油然而生。洛河高中还在前锋寨办有分校,开垦了百余亩的土地,高一、高二轮番上,一去两个星期,一边上课、一边劳动,我们种的有苞谷、小麦、洋芋、南瓜、葵花,并在水田里栽上水稻,春种秋收,每天学校补半斤粮,有苦有乐,直到1978年秋季分校撤掉(上级不再贯彻“五七”指示),我们从远离学校30里的前锋寨抬回课桌、苞谷,安安心心的回到洛河高中学文化了。

     好老师、好学风刻骨铭心。高一开学典礼,学校要批斗右派分子贾老师,班主任找到我和贺茂国(升学考试我和他是独山中学第一、二名),我们都推辞了,认为学生斗老师如同儿子打老子一样大逆不道;三中全会后贾老师摘掉右派分子帽子后,带我们的数学、化学,他是军队教员出身,文化功底硬,只是他的一口老河口话不大好懂,他二次函数图像给我们讲了一个星期,我们还是云里雾里(初中数学基础太差了),但他给我们讲元素周期表我一听就懂。政治老师阳传庆教哲学、政治经济学,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我1979年高考政治得分最高;李焕棠老师带我们语文、历史,声音大、讲的清,获益匪浅;班主任李明忠老师刻钢板如同课本上的字,一手宋体字让我五体投地,因为他一天黑着脸,我也畏惧于他;地理老师王世福讲课幽默风趣,亲其师信其道,这话一点都不假……;1978年冬,我们开始了黄金般的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旅途,勤教乐学弥漫整个校园,“考不上大专考中专”成为共同理想,加上李焕棠老师在课堂讲授《科学的春天》、《哥德巴赫猜想》给我们鼓劲加油,1979年高考,洛河高中一下子考上了7个大中专生,洛河公社文教组长李兴胜为我们填报志愿的同学免费提供饭菜(还有肉),李焕棠老师亲自陪我们吃饭;恢复高考后,洛河公社1977年考上了4个,1978年剃了光头,1979年考上了7个,哪个不高兴!

      向洛河高中教我的所有老师致敬致谢!

竹溪县实验中学   张才军】



相关阅读

竹溪天气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