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文艺

当前位置┃首页 > 老家风情 > 老家文化 > 老家文艺 > 详情正文

年在老家:正月十五 不是过年胜过年

 来源:老家网    

老家人潜意识里,元宵节才是最后一天“年”,所以,正月十五不是过年胜似过年。

关于元宵节习俗的形成,老家有这么一个传说:汉武帝时,有个名叫“元宵”的宫女,长年囿于宫中,思念父母,终日以泪洗面。大臣东方朔决心帮助她,于是对汉武帝谎称,火神奉玉帝之命于正月十五火烧长安,要逃过劫难,惟一的办法是让元宵姑娘在正月十五这天做很多火神爱吃的汤圆,并由全体臣民张灯供奉。武帝准奏,元宵姑娘终于见到家人。此后便形成了元宵节。

老家习惯把元宵节叫“正月十五”,汤圆也称“元宝”。正月十五年味犹浓,春节气氛丝毫不减,家家户户都要张灯结彩,在大门上挂上大红灯笼,还要接姑娘回娘家团圆,吃汤圆,吃跟团年饭一样丰盛的元宵饭。吃罢元宵饭,去给已故亲人坟墓挂灯笼,称作“送灯”。白天,官方和民间年前组织排练的船灯、蚌壳、龙灯(白天舞“懒龙”)、凤凰、狮子、毛驴、高跷、腰鼓等传统文艺节目及现代歌舞、曲艺小品等等,再次巡回拜年演出,所到之处,夹道欢迎,接船灯的鞭炮声响彻云霄。正月十五、十六两天,文化部门还组织各个文艺宣传队广场汇演,举行玩船灯、舞狮子比赛。去年春节,又组织全县59支民俗文宣队、千多名群众文艺骨干,举办船灯、彩狮、莲响、花灯、腰鼓等 “万人民俗大展演、欢乐文明过大年”巡游活动,“迎新春”书画作品展和“迎新春”广场文艺演出。老家过去迎接龙灯、狮子用的烟花,都是民间自制的土“花子”,把掺有猪油的燃料装在竹筒里,安上引线。土花子喷出的火星射到皮肉上巴着烫。舞龙、舞狮人清一色赤膊上阵,身上用凉水浇过,嘴里喊叫着“要花子”(意即“要发”)。沿路人家纷纷鞭炮、花子,将狮子迎进家门,任由狮子狂舞乱串,登堂入室,上桌上床,以为吉祥。舞狮人开始喊 “狮子头上九个包哇”!众人和 “好哇”! 舞狮人接着致拜年辞,每恭维祝福一句,众人和 一声“好哇”。有的主人瞅准机会抱起自家小孩,从狮子嘴巴塞进去,再从狮子胯下接出来,以图“免灾星”。老家人最注重十五晚上的灯,家家户户打开所有电灯亮着长明灯。街上,“火龙”(夜晚舞火龙)震撼“出灯”,舞动沿街。 火龙连头带尾十二节,闰年十三节,老远望去,从头看不到尾。出灯时,牤筒声声,灯幡排排,

“花”海人潮,惊天动地。子夜前后,鞭炮烟花再度炸响,向“年”作最后告别。

相关阅读

竹溪天气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