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美食

当前位置┃首页 > 老家风情 > 老家味道 > 老家美食 > 详情正文

竹溪火烧馍的故事

 来源:老家网    

竹溪很多人喜欢吃火烧馍,其实它最初叫锅盔馍,并有一段故事。相传,唐朝时高宗皇帝李治和女皇武则天的合葬陵,最初选中乾县东北25公里的五峰山,后因穴位风水不吉利,而改选在乾县城北3公里的梁山上。

  梁山风景优美,是当年秦始皇、隋文帝巡幸游览之所,位于京都长安西北80公里,在“八卦”中属于乾位,故将陵墓称为“乾陵”。乾陵修建工程浩大,征用了数万名匠人和民工。当时,上庸有个叫冬娃的小伙子,从小失去母亲,和父亲两人相依为命,他生性聪明,勤劳朴实,很受乡邻的称赞。谁料后来父亲因病卧床,冬娃每天除了上山打柴外,回来还要给父亲烧菜做饭,天长日久这样干,便练就了一手做饭的烹调技艺。

  修建乾陵征用民工时,他替父亲去做工,因人多而活路又繁重,饭食往往不能按时吃,困苦不堪。有一天,他肚子饿得实在撑不住了,就悄悄地在路边挖了一个土窝窝,架上自己的头盔,把面粉和匀放在头盔内,在盔下烧着柴禾,过了一会儿,他从盔内取出烙成的馍一尝,酥脆可口。他高兴极了,就把这个办法告诉了同伴,让大家改用铁锅去烙,结果吃起酥,闻起香,一传十、十传百,就形成了这种独特的锅盔馍。乾陵修起后,冬娃子把做锅盔馍的方法带回上庸,所以现在竹溪人才吃得到这种外脆内软香喷喷的锅盔馍。

  后来历代竹溪人不断地改进制作方法,锅盔馍的质量也越做越好,因为锅盔馍面硬馍厚,很容易烙糊,竹溪人就把锅盔馍烙至八九成熟时,放到红火灰里烧,使馍馍多面受热,吃的时候黄蹦蹦、气呼呼。久而久之,很多人又把它叫成了火烧馍。

相关阅读

竹溪天气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