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乡:推动高质量发展 共创新美丽乡村

时间:2020-01-20
0

  天宝乡地处秦巴山脉东段北坡,位于十堰市竹溪县南部山区北端,辖21个村、194个村民小组、4068户、17288人,劳动力8688人。全乡版图面积22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2万亩,林地面积29.3万亩。平均海拔为537米,全乡贫困村5个,全乡贫困人口2510户7912人,贫困人口占全乡农业人口43.4%,是深度贫困乡镇。

  近年来,天宝乡紧紧围绕“竹溪县南部山区中心乡镇”和“绿色发展示范乡镇”建设目标,以脱贫攻坚为主线,以产业发展为支援,以民生建设为标尺,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发展环境,不断创新社会管理,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先后获得“省级文明乡镇”、“省级卫生乡镇”、“市级优秀平安乡镇”、“市级乡镇(街道)红旗党委”、十堰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胜责任区”等殊荣,连续四年获得“市级脱贫攻坚优秀乡镇”荣誉称号。

  抓脱贫促攻坚  凝心聚力谋发展

  天宝乡围绕年度总体目标,深入推进“十个到村到户”建设目标,全乡全部达到户脱贫“一有两不愁三保障”标准,村村实现“四确保、九有”目标。

QQ截图20191217114231.jpg

  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始终坚持“产业兴乡、产业强乡”发展思路,立足丰富自然资源,聚力致富产业谋发展。一是传统产业提档升级。产业建设坚持长、中、短相结合,稳定以魔芋、茶叶、烤烟、养殖业为主的传统产业,发展烤烟1350亩,培育管护猕猴桃基地1038亩,管护核桃基地4600亩,种植药材2200亩,管理冬枣挂果1000亩;坚持茶叶和魔芋“两个万亩”不放松,茶园面积达到1.1万亩,魔芋种植面积达到1.05万亩。二是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建设高山露地蔬菜面积4000亩;新发展食用菌450万棒,建设食用菌产业生产车间3个;新建龙滩规模化大鲵养殖基地1处,鞋业生产车间达到2个,实现了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三是市场主体培育卓有成效。先后引资成立6家公司落户天宝,把当地优质米、杂粮、蜂蜜、泡菜、生态肉制品、土特产等利用“基地+农户+合作社+电商”模式,实现公司企业引领,能人大户带动,群众广泛参与的产业发展格局。全力推进就业扶贫。天宝乡全面摸清底数,建立贫困劳动力基本情况台账;加强职业培训,按规定落实职业培训补贴政策;实施就业扶贫行动计划,实行贫困劳力外出务工交通补贴政策;结合全乡用工需求,开发合就业岗位,吸纳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重点发展扶贫作坊。天宝乡现已建设扶贫工厂4个,扶贫车间24家,扶贫作坊144个。先后引进泡菜厂和鞋厂,建设泡菜生产厂房1.1万平方米,年产泡菜80万斤。两个鞋厂现有140人务工,其中贫困户96人,长期稳定工人达到120人。通过招商引资引进落地家具饰件生产企业1个,编制加工厂1个。现有食用菌生产车间3个,大鲵养殖基地2个,将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带动1250户增收。“四小”扶贫作坊现已达到144家,增加劳动力现金收入。

  抓基础谋建设  凝心聚力惠民生

  天宝乡以基础建设为抓手,持续推进项目建设,不断完善公共服务设施,获得了广大群众的满意和认可。

  加快推进安居工程。天宝乡易地扶贫搬迁对象1745户 5344人,2016年建设集中安置点36个,安置641户1975人,2017年建设集中安置点57个,安置1037户3105人,乡内安置点全部搬迁入住,配套设施建设已建设完毕。持续推进公路硬化。天宝乡共需要硬化村级公路208.825公里,共需要投入资金6100.4万元。新增索桥4座,平板桥10座。安全饮水全面竣工。天宝乡建设饮水点31处,惠及3027户,16个村新修水窖、储水池共50个,铺设管网6.906万米,新修堰渠7处共7000米,新修河堤2245米。四好农村路稳步实施。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建设“四好农村路54.651公里,加强农村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公路管养制度,积极探索推行农村公路“路长制”,实现全乡路长覆盖率达到100%;打造美丽乡村公路。公共服务夯实基础。2019年,规划改造18个村供电网络,新建及改造10千伏线路4.39公里,新增及增容变压器19台/1350千伏安,新建及改造低压线路33.944公里,新建及改造接户线12.45公里。根据各村实际新增垃圾箱126个,增加投放垃圾桶350个,增加一辆垃圾车用于清运垃圾,配备保洁员和管理员63名。各村党群服务中心已达到建设规范化,并投入使用。全乡规划12个村卫生室建设,已全部投入使用。规划新建文化广场32个,28个已建好,3个已基本完工。

天宝乡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jpg

  推进“四个三”项目建设  实现乡村高质量发展

  天宝乡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风貌改造、绿化美化、厕所革命为重点,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

  人居环境整治有实效。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目标,以农村垃圾、厕所粪污、农村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加快补齐全乡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着力改善农村垃圾、污水、厕所粪污、村容村貌等问题,慎砍树、禁挖山、不填河,针对不同类别的村庄,合理确定重点任务、整治目标、建设标准和技术模式,坚持先易后难、示范引领、确保质量,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切实增强了农民获得感和幸福感。厕所革命推进有实效。结合精准扶贫“补短板”和危房改造工作,深入推进厕所革命“四个一批”工程,已建立旅游景点厕所2座,农村公厕15座,新建及改建农村厕所385户,争取2020年底全乡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5%,使农民群众用上环保、清洁的厕所努力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有实效。根据区位条件、村庄人口聚集程度、污水产生规模,采用污染治理与资源利用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建设模式,在蔡坝集镇、龙滩集镇、葛洞街道延伸或新建污水管网,建成完善集中的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乡农村污水乱排乱放现象得到有效处理。生活垃圾无害化治理有实效。把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治理,作为推进乡村生态振兴的关键之举,以服务民生为最大宗旨,着力加强教育培训,全面推行垃圾分类,集中开展大扫除行动,全面消除存量垃圾,完善清运设施设备,建立统一清运专班,配齐配强乡村环卫人员,建立保洁长效机制,推进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净化农业废弃物污染,结合各村实际,评议确定公益岗位服务人员,采取“以钱养事”的办法,确定了一批保洁员、水管员、护路员、护林员,使生活垃圾无害化治理有钱办,有人抓,坚持走群众路线,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了解群众的需求和愿望,做好动员和发动群众工作,注重发挥农民的智慧和创造力,用简便的办法、较低的成本,取得农民满意的生活垃圾无害化治理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