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家汇村环境干净整洁,夯土民居与青山绿水相映成趣,处处呈现出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村景象。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文、图/记者 吴忠斌
白鹭翻飞、鱼翔浅底,瓜果飘香、山清水秀,在“共同缔造”理念的指导下,如今的竹溪县水坪镇向家汇村已建成了“整洁、舒适、宜居、美丽、和谐”的幸福家园。记者日前走进“省级文明村”向家汇村,只见村庄环境干净整洁,夯土民居与青山绿水相映成趣,景区内游人如织,处处呈现出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村景象。
夯土小镇送“东风”,旅游兴村带民富
竹溪人的母亲河——竹溪河在向家汇村拐了个弯,河湾滩涂地上种满了桃树,自古人称桃花岛,美丽异常。向家汇村离县城5公里,桃花岛又靠近古武陵县城遗址。
2018年,竹溪县委、县政府决定,以核花岛为核心,打造特色夯土风情小镇,一方面保护开发当地的夯土民居,一方面做大当地独特的旅游古村,让竹溪县城十余万居民有个休闲消费、生态旅游的好去处。夯土小镇布局有高端民宿、特色小吃、喊泉等旅游业态,可展示陶艺、茶艺、漆艺、农艺、民歌、山二黄等地域特色文化。
“我们村这几年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主要得益于桃花岛夯土小镇的建设。”向家汇村村支书郭元贵说,村里巧借桃花岛夯土小镇建设契机,运用村级产业蜜桃、茶叶、脆李等绿色经济特点,结合“山水湖田景”等自然资源,将优越的旅游资源“连点成线、穿珠成玉”,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将生态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和康养美食有机结合,聚力“夯土、农耕、家”等文化,达到村内文化产业和乡村旅游业有机融合发展经济。
向家汇村借助桃花岛夯土小镇景区建设的“东风”,收集群众意见建议,统一干群思想,锚定“旅游兴村”的发展方向。
郭元贵说,根据自然条件,村里建成蜜桃1000亩、脆李350亩、茶叶1300亩,引导向家汇村油桃、田垭村脆李、纪家山樱桃进行跨村连片种植,建成规模显著、特色明显、景观美艳的“果木长廊”,极大地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发展成果共享,人均纯收入稳步增长。
村民郭应宝十几岁就出门打工,一干就是十几年。听说老家开始发展乡村旅游,他决定回家寻找致富机会。
2019年,郭应宝先置办了一个流动小摊,在家门口卖凉皮凉粉等小吃。2020年五一以后,游客逐渐多起来,郭应宝立马将自家房屋装修翻新,开起了农家乐。郭应宝坚持实诚待客,在游客中赢得口碑,如今,郭应宝的农家乐办得风生水起。
郭元贵告诉记者,向家汇村围绕旅游经济,推出乡村游、体验游、康养、中华药膳等一系列特色旅游产品,群众自营农家乐、商店8家,流转土地建设采摘果园2100余亩。景区常年吸纳本村就业70余人,蜜桃、葡萄、脆李采摘园带动223户增收致富,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万元。
村庄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向家汇村群众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打造美丽家园,成游客追捧网红村
记者漫步在向家汇村,只见宽广的柏油马路,平坦舒适;路边盛开的紫薇花,美不胜收。绿叶与微风嬉戏,阳光与万物拥抱,车辆在山间环绕,游客在美景中欢笑,一幅乡村美景图徐徐展开。
停车场、游步道、儿童乐园……走进夯土小镇景区,一栋栋整齐排列的夯土民宿引人注目;站在武陵堡上眺望,清澈碧绿的湖面,游客乘船徜徉,红色记忆博物馆在盛放桃花的装饰下,熠熠生辉。
“前些年,向家汇村到处都是土墙房,出门不是猪圈就是鸡笼,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现象随处可见。”郭元贵说,为了打造美丽家园,村里积极开展“守好一库碧水”河湖综合整治和文明创建“四清”专项整治行动,积极推行“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落实“庭院净化”“厕所革命”工作,实现家禽进舍、家畜进圈、柴草进棚,让家家户户门前有花、屋旁有果、屋后有树,村庄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群众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说起居住环境的改变,向家汇村8组村民夏永梅感受最深:“以前我家住的地方只有羊肠小道,现在住在集中安置点,四周花草为伴,每天心情格外好。”
向家汇村结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人居环境改善和美丽乡村建设,依托新修建的旅游公路、通村公路,沿途建起生态步道、自行车道、休闲驿站、玫瑰花海、景观亭。昔日平淡无奇的村庄摇身一变,山、水、岛、谷相得益彰,成为游客追捧的民俗村。
用美丽的山水作画,用浓郁的民俗着色,不仅点“活”了一个网红村,也打开了向家汇村村民的致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