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消息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老家 > 老家消息 > 详情正文

听20人讲20村 | 竹溪县同庆沟村:“三风”辉映的全国文明村

 来源:老家网    

山环水绕的同庆沟村,将自然山水、农耕生态与沿袭数千年的传统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现代农业文明。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文、图/记者 吴忠斌

竹溪县中峰镇同庆沟村近年来闻名省内外,更被评为全国文明村。贤者家风传千古,同庆沟村的村民们始终传承着“信、俭、礼、善”等家风家训,甚至将其镶嵌于外墙之上,好家风典型比比皆是。山环水绕的同庆沟村,将自然山水、农耕生态与沿袭数千年的传统文化相融合,形成了该村独特的现代农业文明。

有事大家帮,崇德向善蔚然成风

日前,记者一行来到竹溪县中峰镇同庆沟村时,见到10多位村民正在村委会领取洗衣液等志愿服务积分奖品。同庆沟村村支部书记徐业林一边发放奖品,一边告诉记者 放发奖品的因由。

原来,一个月前,该村盘中餐合作社法人汤守喜将两万余斤贡米晾晒在道场上,不料天空突然乌云密布,转眼间下起大雨。正当汤守喜一家人手足无措的时候,邻居们飞奔而来,有的拿着扫帚、有的拿着铁锹、有的拿着油布……帮忙收起晾晒的稻谷。20分钟后,两万多斤稻谷被一堆堆收起来盖好,30多位村民却被淋成了“落汤鸡”。“当天要不是大家都来帮忙,别说两万斤稻谷,估计两千斤都保不住。”汤守喜感动地说。

徐业林告诉记者,这一幕其实在意料之中,因为村内早已形成“有事大家商、有事大家帮”的良好氛围。

同庆沟村是远近有名的“贡米之乡”,也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村。以前,同庆沟村村民守着肥沃的土地却仅能维持温饱。2014年村“两委”换届,当了近30年农电工的徐业林被村民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回忆起以前的村情,徐业林用环境差、民风差、治安差“三差”来形容。

如何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同庆沟村以家规家训进万家活动为载体,以家庭教育为突破口,发挥“家风文化”传承力、凝聚力和向心力,把家风文化、道德教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融入村民自治、民主管理等各个方面,融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对陋习,要说不,树立新风家富裕;不浪费,少攀比,勤俭节约亲人笑……”该村把《村规民约》编成顺口溜,通过村内大喇叭、宣传栏、群众会宣传解读。

徐业林说,他们先后走访成功人士、德高老人40余人,寻征本村大姓家谱3套,从个人、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汲取家谱中的“精华”,以“勤、孝、礼、义、德、信”为主要内容,以家庭为单元,开展“人立言、家立规”行动。目前,“注重家庭、注重家风、注重家教”的良好社会风气在同庆沟村逐步形成。

在同庆沟村,走进农家院,老乡们晒出的家规家训随处可见。

润物细无声,赓续优良家风家训

“勤俭节约、廉洁正直是徐氏家风的主要内涵。徐成楚是当时的‘给事中’,相当于现在的纪检监察干部……”在同庆沟村家风馆,徐业林向记者讲述徐氏家风故事。“我们徐氏先祖徐成楚是明朝有名的诤臣,曾巧言进谏,帮助家乡百姓免除了朝贡稻米之苦。”谈到先祖,徐氏第17世孙徐业林言语中充满了自豪,“为了把先祖风范发扬光大,我们徐氏家族筹资和村里一起修建了徐成楚雕塑和乡贤馆。”

记者看到,同庆沟村家风馆内设古代家风故事、历史名人家风、当代家规家训三个展区,通过展现不同背景、不同时期的家风故事,让来此参观的游客接受廉洁文化洗礼,赓续优良家风家训。

在同庆沟村,美丽的家风故事,如峒溪河的水,润物无声,滋养一沟人家。同庆沟村3组的陈受江,父母体弱多病,两个弟弟常年外出打工,照顾父母的担子就落到他的肩上。2001年,恰逢陈受江准备建新房,父亲心脏病、母亲胆囊结石同时突发,需转院治疗。村民劝他:“人老了,总是要走的。”可陈受江说:“即使房屋不盖了,贷款也要给父母治病!”他立即带上盖房款,把父母送到太和医院治疗。在陈受江夫妻俩的精心照顾下,经过一个多月治疗,其父母康复出院。刚起地基的新房,耽搁三年才建成。

同庆沟村一组村民杜修虎,以前因父母早逝、家庭贫穷,对生活一度失去信心。2018年,杜修虎分得一套25平方米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搬家那天,村委会在他家门前挂上一块“量力而行日子长,勤俭节约家和旺”的牌匾。如今,杜修虎在这句话的感召下,不仅争取到村里的公益性岗位,还在村内龙王潭景点经营一家副食小店,年收入两万多元。

在同庆沟村,走进农家院,看一看老乡们晒出的家规家训,听一听老人们讲的家规故事,你会发现,那些传承多年,承载优秀传统,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的家规家训,经过收集、传播,已经融入村民的生活,使同庆沟的自然环境美与道德风尚美、家风人文美相得益彰。优良家风、良好乡风、纯朴民风“三风”辉映,赋予同庆沟村的美丽山水以灵气,成为乡村的精神内核。

相关阅读

竹溪天气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