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消息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老家 > 老家消息 > 详情正文

聚焦“扶贫日”:——记向坝乡高泉村第一书记张世军

 来源:老家网    

甘做扶贫暖心人  当好扶贫引路人

——记向坝乡高泉村第一书记张世军

 

2016年,张世军被单位选派到向坝乡高泉村驻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他所驻的贫困村是距县城两百公里外,秉承“干在实处、做到细处、落到深处”扶贫工作理念,扎根贫困村,从“外头来的工作队”到现在“拉家常的贴心人”,从“拿着本子做笔记”到现在“贫困户情况了如指掌、如数家珍”,用耐心、爱心和责任心灌溉出了高泉村民脱贫奔小康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发展产业搭建增收渠道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解决贫困问题的根本是让贫困户自食其力,为帮助贫困户开辟增收主导产业,形成比较稳定的收入,局领导、我们工作队和村干部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土地资源特点,利用休息时间深入考察、反复商谈,2017年将云清四季种养植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形式引入高泉村,当年带动56户贫困户加入,发展种植药材玄参136亩,预计每亩纯收达到2千元,以每亩500元价格流转村集体土地70亩发展药材育苗。正是通过不余遗力多种途径发展产业,达到了帮助贫困户产业增收、自力更生的生存能力,促进了村集体收入增收,从根本上解决了贫困根源。

解民忧促扶贫工作有序开展

贫困户许国清因冠心病心脏做过支架搭桥手术,回家是几百米机耕泥土路,住的是翻炸裂口的土墙房,生活态度极度消极,提起搬迁,老许是油盐不进连连摆手。他隔三差五到户促膝相谈。针对老许认为自己的冠心病治疗花费较高没得好多活头思想包袱,积极为他联系救助事项,同时反复做工作帮扶他发展养蜂、喂猪、加入种植专业合作社,年底积极兑现相关奖补政策。通过两年的发展,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千余元。眼见着家庭收入起来了、日子有盼头了,许国清一改当初的态度,积极配合异地搬迁政策就近入住75平米的安置房,达到脱贫标准。二组张礼荣24岁,如花的年纪却因患红斑狼疮饱受病痛折磨,一家人都十分着急,对扶贫工作都不太信任。他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一方面上门鼓励张礼荣要对生活产生信心,另一方面通过微信群、身边的亲戚朋友同事等四处求医问药。偶然的情况下,了解到县城一家明成诊所的老中医对这种病情有研究,通过牵线搭桥协商后,将张礼荣从向坝送到县城,在诊所免费提供吃住治疗一个多月后其病情得到好转。并多方奔走,为她解决了近万元的医疗费用。

正是因为平时为贫困户解决了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难题,得到了帮扶户的认可和信任,让扶贫政策能够顺利落地生根。

甘当播撒文明储蓄传播人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更是有效脱贫的最佳途径。本着“扶贫先扶智,治贫必治愚”的原则不遗余力的关心贫困户家庭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他在入户时了解到有的贫困户孩子学习成绩好、但苦恼于读书生活费用高。为了让孩子能安心读书,想方设法寻找社会爱心人士。功夫不负有心人,武汉钟复平先生在听到贫困山区学生读书困难时,立即在武汉筹集第一批2万元助学金汇到乡中心学校用于救助特困学生。

坚守岗位幸不辱命

2016年底他父亲已住院十多天,正值扶贫工作年终考核之际,每天忙着和着村干部入户核算贫困户收入。突然接到爱人电话称父亲正在医院抢救,可能不行了,可是还没等他交办完工作,又接到父亲已经走了的消息,他赶回家安排丧事,圆坟那一天,又接到通知要求参加全县交叉检查,当即又赶回向坝参加考核。虽然内疚没能床前尽孝、没有见到父亲最后一面,但他更多的是感到欣慰,因为坚守,圆满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让整个工作进度按部就班完成而不至于影响大局。

他以“甘于平凡、朴质真实”的爱国、爱党、爱民的信念,以对党的忠诚和敬业的工作态度,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相关阅读

竹溪天气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