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创业

当前位置┃首页 > 老家产业 > 老家创业 > 详情正文

乡情迎得大雁归——杨克松回乡创业记

 来源:老家网    

(全媒体记者刘巧玉   实习记者董政宏)八月下旬,记者来到位于天宝乡蔡坝村的景顺鞋厂天宝分厂。车间内,工人们正忙着给鞋子针车、缝合等工作;一位中年男人正踱步在车间巡视,时而耐心指导工人,时而驻足停下观看流水线上一双双正在生产加工的鞋面。他,就是竹溪县景顺鞋厂主要负责人——杨克松。

1.jpg

距离县城90多公里外的天宝乡,由于交通闭塞,当地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村民们大多选择外出打工,还是有一部分人由于家里有小孩和老人要照看,出不了远门。家乡的父老乡亲们还有很多挣扎在贫困线上,杨克松选择在家乡建起鞋材加工厂,专门吸纳当地村民尤其是贫困村民进厂就业。

2.jpg

回想起当年外出打工到现在返乡创业一路以来的感悟,杨克松感慨万千。“家里住在山区,交通也不便利,种的苞谷和洋芋,那时候都是靠着脚下的土地吃饭。”这是当时只有17岁的杨克松对家乡的认知。

随着南下“打工潮”的兴起,不甘平庸的杨克松和村里大多数人一样,南下深圳,成为了一名普通的打工仔。

3.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谈到自己的打工生涯,杨克松回忆道:“我是2000年到的深圳,随后就进了当地的一家鞋厂,在流水线当普工。”能力强,为人又踏实肯干,杨克松的优秀表现逐渐让他在众多打工仔中崭露头角。“花了前后将近7年的时间,从一名普通员工到中级管理层。同时掌握了过硬的制鞋技术和丰富的管理经验,这为我后来在东莞创办鞋厂,很有帮助。”杨克松认真地说道。

经过多年打工生涯的磨砺,2007年3月,杨克松在东莞创立了自己的鞋厂。“要干好企业,光是懂得制鞋工艺可不够,还需要丰富的管理经验。”历经十余年的精心发展,杨克松创办的鞋企由一开始的20余人发展至如今的200余人,接的订单越来越多了,规模也越来越大了。

按部就班,守住创业成果,和家人们从此过上安逸的生活,曾一度成为杨克松的生活方式。“离乡近二十年,基本上都是过年的时候回来一哈吃个团年饭,有时候过年了因为订单比较多都没得时间回来。屋里老人也不想去大城市,他们说就几十年都一直在泉溪镇,习惯了竹溪味。”谈起家里老人的“脾性”,杨克松笑着说。

“县委县政府一直在真诚的号召在外创业成功的竹溪人回乡创业。在老家的亲戚也说让我回来看看,县里近几年变化大,政策又好,像我们这样的人应该回来出一份力了。我就萌发了回家乡做点事情的想法。”2017年,杨克松怀揣着为建设家乡出一份力的决心回到了家乡。同年4月,在天宝乡建立了景顺鞋厂天宝分厂;5月,在蒋家堰镇建成景顺鞋厂总部;2018年9月,在新洲镇建立起了景顺鞋厂新州分厂。

4.jpg

“其实,鞋厂在最开始建立的时候,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但我心想,既然开始了就要认真坚持下去,一切都会变好的。”员工管理较难、生产效率低下、产品质量不好把控......景顺鞋厂扶贫车间建立初期,杨克松便遇到了难题,但这些难题并没有击退他的信心,反而越挫越勇,集思广益,通过反复试验和论证,制定了一系列有效举措。“我们通过制定全勤奖绩效奖、提供工资保障兜底、组织员工进行技能培训等系列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慢慢地就坚持下来。”

待遇优厚、鞋厂发展势头好,杨克松的鞋厂解决了一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也吸引了不少外出打工者回乡就业。两年的时间,先后已有400多名附近的村民在厂子里就业,并吸纳了近2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长期就业。同时,景顺鞋厂还根据农村贫困就业人口的特点,以零工方式解决了临时就业问题,让贫困村民的就业方式更加灵活。

5.jpg

“事实证明,回乡创业是一次正确的选择。身为竹溪人,根就在竹溪,现在全县正值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正是需要我们出力的时候。”杨克松谈到自己当初回乡创业的决定,一脸坚定地说道。




相关阅读

竹溪天气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