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老家产业 > 产业动态 > 详情正文

《竹溪再问“菇”》系列之一:问昨天,小“菇”才露尖尖角

 来源:老家网    

今年初,在我县香菇产业刚刚起步之时,《竹溪新闻网》、《微竹溪》推出《竹溪问“菇”》系列报道。

种、收、筹备再种。眼下,去年秋冬栽菇已收获完毕,各地正如火如荼筹备今年秋冬栽工作。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昨天,是怎么推进的?今天,发展现状怎样了?明天,后续该怎么发展?在这个承上启下的节骨眼儿上,记者又再次深入菇农、深入合作社、深入镇村、深入有关部门,开启了再问“菇”之路。


(记者 余俊丽)再访蒋家堰镇新生村,烈日当头,焦阳似火。记者来到新生村香菇大棚基地,跟上次来不同的是,菇棚不见菇农忙碌的身影,倒在不远处见到工人们正在扩建新的大棚基地。经询问方知去年秋冬菇经过四至五茬的采收已于上月收获完结,镇里正在组织菇农扩建大棚,作秋、冬栽的筹备工作。

 图为蒋家堰镇新扩建的香菇大棚基地 


据蒋家堰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自去年10月份以来,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部署,该镇率先在新生村先行先试,围绕户脱贫、村出列目标,探索发展食用菌示范基地,组织13户贫困户分户发展袋料香菇,共建设菌棚63个,投放菌棒4万棒。今年2月初,裕鑫公司以保护价回购第一批次干菇1800多斤,销售额达8万多元,平均每户增收6000多元。通过四批次出菇测算,实现总收入约35万元,户均创收2.6万元,剔除投入成本,户均增收8000元以上。

试点的力量无穷大。继新生村之后,蒋家堰镇香菇产业发展呈遍地开花之势。该镇把食用菌产业建设作为助力全镇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来抓,截至目前,全镇32个村已完成香菇产业基地选址,各村组建了专业合作社,全面启动棚架建设。预计今年秋冬栽发展香菇400万棒,2018年底,每户种植户年创收可达24000元以上。

发展香菇产业,归根结底是要农户(贫困户)参与、增收、脱贫、致富。那么香菇产业是否可以给农户(贫困户)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菇农是否对该产业有了初步的认识?听闻新生村贫困户黄召富种植技术掌握得最好,记者随后采访了他。据他介绍,他去年10月共种植了6000棒,第一茬采收后他卖了1.02万元,二、三、四茬合计卖了近3.5万元,剔除菌棒、人工、煤电等成本,加上镇里给的菌棒补贴,收入约1.3万元。

“作为我来说,年纪大了,出门打工没人要,家门口种香菇是最好的出路。”

“种香菇说难也不难,关键是要掌握技术要领,人要勤快”

“季节很重要,按竹溪的气候,秋冬最适合种,出菇量大、菇形漂亮、菇肉厚实”

“菌棒质量和菌种很关键,选对了才种得好”……

谈起香菇的种植经验,黄召富如数家珍。

“镇里又在扩大种植规模,筹备下半年的种植,您还接着种吗?”

“只要能赚钱,肯定要种!”黄召富坚定地说。

与最开始的观望、犹豫相比,镇村发展的势头、菇农参与的劲头不禁让人再次关注小香菇的大能量。在我国诸多农、林产品中,香菇最具有竞争力。1999年全球总产量10万吨,我国占7.8万吨。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香菇在数量上,已处于绝对优势地位,质量提高也非常快。

我县属偏远山区,没有一技之长、没有增收项目是农民难以脱贫致富的根本问题。香菇产业属短、平、快的致富项目,周期短、见效快、风险低、不愁销路。以黄召富为例,他去年10月中旬开始投入香菇种植,到5月底全部结束,投入产出周期仅仅7个多月,可谓是当年投入当年见效。

小香菇寄托脱贫大梦想。一年来,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把发展香菇产业作为群众脱贫致富的骨干产业来抓,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前期考察论证、制订发展方案、成立工作机构、组织学习培训、开展招商引资、推进集约发展……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市场运作、贫困户参与,香菇产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据县香菇产业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5月底,全县15个乡镇、8个林场累计成立香菇专业合作社54家,建养菌棚及出菇棚近1200亩,带动1100余户贫困户发展香菇产业脱贫。

小小的香菇,犹如初露头角的小荷,迎着阳光,吸收甘露,在脱贫攻坚的路上,生机勃勃,即将璀璨绽放! 


相关阅读

竹溪天气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