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全县

当前位置┃首页 > 燕山-太行山区 > 张家口市 > 万全县 > 详情正文

万全的那些车

 来源:老家网    

 一、牛车

当地牛车是零星(单独)的,最精彩的是从口外进来成串的牛车,车队车多人少,牵牛鼻子的缰绳分别拴在前车的后车帮子上,一二十辆车就像一列火车一样前后衔接滚滚而来。牛儿边反刍边流淌着丝丝口液缓慢前行,牛犊子们身不离母有时试图钻在母乳下滚几口奶吃,或同小伙伴们边走边相互顶撞玩耍。接近村庄常有人挎着箩头(筐)跟随捡粪,它是理想的肥料或燃料。牛车轱辘比较粗燥,是用六块弧形木板拼结成不甚规矩的圆形,它没有车瓦,走起来总是慢悠悠的而且载重量也不多。

二、毛驴车

毛驴除了能骑、能驮外还是能拉车的好手,驴车要轻便、灵巧、做工讲究一些,车轱辘要镶包一圈铁瓦,这样寿命会延长,速度和载重也会增加。它的特点是成本低,能在小街窄巷和崎岖的小路上随意穿行,我在外地农村也曾经常常看到过类似车辆。正如图示的那样这种交通运输工具至今仍在农村发挥着重要作用,你看:毛驴儿不顾疲倦地四个蹄子不停地倒腾;车官儿自信地不时东看看西望望,说不定还吹着口哨、哼哼着山西梆子小调呢。看得我恨不的马上奔赴老家,坐上他的车优哉游哉地享受、重温七十年前的风光,漫游欣赏倾听他讲述故乡日新月异的变化。

三、骡马车

先要说一下骡子,它有绕口令般的奥秘呢,我儿时翻来覆去了好几年才弄计谜(清楚)。骡子同种不能交配产仔,它是由驴马交配生产的,骡子又分两种:一是驴骡它是由公驴母马交配生产的,特点是耳大;二是由公马母驴交配生产的,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力大,灵活,能拉,善驮,耐劳。
骡马大车尤其是它的两根辕木是用优质木料制作的,在洗马林的东门里就有一家很有名气的车铺。车的宽度有统一标准,走到哪儿都是同一车辙,这也可能是秦始皇统一车辙的功劳吧。车轱辘镶一圈厚厚的铁瓦,磨损了还要随时更换,南门外奶奶庙旁的铁匠铺锻打的车瓦非常吃香,外地车辆也常常到这里安装。
车轮和车架是分离的,为减少磨损在车轴两轱辘内侧和车架两侧的凹形部位都镶嵌有生铁铸造的铁条,就这样还得经常更换。为增加润滑它同其他车辆一样都要在车的左前辕下挂一个装麻油的瓷瓶,不时地用毛刷往车轴上打油。车轴总是黑黑的,当地有用“车轴”比喻人们不洁的脖颈,我就被老娘数念(批评)过“脖子黑的像个车轴”。
洗马林的载重大车,以及口外来的运粮车,一般是两匹有时多达四五匹大牲口拉运,每当进南门时你会看到:车轱辘碾走在滚滚不平坦的卵石上咕噜咕噜巨响;车把式扬鞭奋起,大声吼叫着:“得儿球——驾——驾——”震天响;骡马儿愤蹄爬坡雄赳赳地进入两个门洞的情景十分壮观。天长日久在南门洞的卵石上碾压出深深的两条车辙槽痕。
我还注意到大车刹车器具用的是一根木棒吊在车轱辘后旁,刹车时一拉手柄木棒与轱辘产生摩擦起刹车作用,这是最古老原始的方法。在对付烈性牲口时除了戴马嚼子以外还要在上唇与上齿之间另戴一条铁链嚼子。对于好吃庄稼和路边草的还要戴上铁丝或竹质笼头。

四、给牲口上铁掌

如同人要穿鞋保护脚一样,都要为牛、驴、骡、马及时更换铁蹄掌子。钉掌子最拿手的还是奶奶庙旁的那一家,老实点的牲口要方便一些,对于烈性牲口要麻烦的多,先要用绳索把牲口上下左右牢牢地捆绑在单杠状粗粗的木桩上任凭它踢蹦挣扎,铁匠坐着小板凳熟练地提起蹄子取下旧掌,用锋利的立式铲刀铲平蹄筋,用事先衔在口中的钉子将铁马掌钉在蹄子上。给牛上掌更要麻烦许多,先用绳索把四蹄捆绑在一起,牛放炮般立刻倒下,主人摁住牛角不时地拍打牛眼防它挣扎,匠人迅速钉上半月形的铁掌。
三四十年代的洗马林除了上述以牲口为动力古老的车辆外也出现了一些现代车辆,例如自行车;迎接新娘、前往郭磊庄车站接送客人的轿子车;日本人的大汽车、小轿车(死巴牛);儿童玩的带发条能走的小汽车;有一次从张家口来了一辆惹得人们像看戏法儿似的好好围睹了一番两个大胶皮轮子的人力车;还有人干脆在轱辘上钉上自行车外带取代铁瓦走起来轻便了许多的驴车;最引人注目的是西南门里的赵家装上了汽车轮胎,载重量增加了一倍,速度也大大提高,硬是在洗马林轰动了一阵子的“胶皮车”。当然,受传统观念和资金的影响,大多数人仍然用的是上述以牲口为动力的木质车辆。

作者简历: 杨茂森,1930年11月生于河北省万全区洗马林,现年85岁,1945年10月入张家口晋察冀边区农科职业学校,1946年9月随校撤退至平山县西柏坡,1947年3月入伍在冀热察军区学习无线电报务,解放战争中在冀热察辽军区独立第七师司令部电台工作,先后十四次跨越长城,参加了解放多伦、延庆、赵川、崇礼、怀来等战斗及(北)平—古(北口)路;平—绥(今呼和浩特)铁路土木段和解放新保安的阻击战。1949年4月其所在四野46军159师参加完辽沈、平津战役后,跨黄河、渡长江南下至湖南省湘潭。1950年10月调至北京总参通信部总台工作,1951年11月至1954年11月三次出入朝鲜,先后在志愿军司令部、开城谈判代表团从事通信工作。1955年2月至1966年2月先后在大连第三兵团司令部和二炮部队工作。1966年3月转业至陕西省略阳县,先后在县委、县政府有关部门做负责工作,1984年退居二线,1991年离休,1998年迁居咸阳至今。

相关阅读

竹溪天气

回到
顶部